最新推荐
仁炟法师:观的禅修
2015-05-03 17-07-48 来源: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:吉春 摄影:高山钟声、吉虹 点击:次
5月2日,2015年春季佛商禅修班的学员们,一大早聚集在正觉寺的东讲堂,聆听仁炟法师对于“观的禅修”的讲解开示。仁炟法师通过喻佛法于生活的方式,深入浅出地让学员们掌握了耳根圆通的修行要点,以及如何运用观的禅修,达到自性的觉察了悟。学员们表示,虽然仅仅是一个小时的课程,却学到了需要一辈子去琢磨修习的法门。
图1 课堂上,佛商禅修班的学员们,认真修习“闻声之观”
在此次主题为“观的禅修”的课堂上,仁炟法师开示道,禅定和观修是密不可分的,这也就是禅修所说的“止观”。修习止可以得殊胜禅定,修习观可以开启智慧。观的禅修,并非什么也不想,而是在寂定的状态中,思考、观察、思维宇宙人生的真相。
仁炟法师分别从“闻声之观”的声尘与闻性、闻性与动静、闻性与无生灭、反闻闻自性等方面,进行了详细开示。
图2 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,学员潜心修习耳根圆通章。
对于修习耳根圆通章对人修行过程的作用,仁炟法师自身的一个小插曲,让学员们豁然开朗:2012年,仁炟法师三步一叩朝礼九华山的路上,因为怕打扰行人,尽量在晚上凌晨赶路,中午休息。一日,在公路边大棚车内午休时,被公路上震耳的汽车声、晒玉米的铁锨抢地吵醒,一时不能入睡。于是,仁炟法师开始修习耳根圆通章,在止观禅修中,达到了“动静二相 ,了然不生”,由此,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休息。
“在没有听仁炟法师讲课之前,我自己也经常在家打坐,但是,方法不对,自己受益比较少,打坐时,也很容易胡思乱想。现在,师父从最基本的打坐方法讲起,学习了仁炟师父讲的止观禅修法,再打坐时,感觉思路更明晰了。感恩观音菩萨,让我能遇见仁炟法师这样的好师父。”来自广州的佛商禅修班学员任先生说。
“师父今天虽然才讲了一个小时的课,但我觉得内容却特别丰富,需要好好消化的东西太多了。我是第一次来正觉寺,也第一次参加佛商禅修班,感觉仁炟法师讲的,不但是佛法,更是跟我们的平常生活都息息相关的法门。我觉得,如果把仁炟师父所说的这止观禅修修好,会让自己和周围的人,受益无穷。”来自山东大学的张同学说。
“在生活里,我喜欢文学和哲学。但是,我发现许多文学和哲学里,都有宗教佛法的道理在里面。尤其是今天听了仁炟法师讲的耳根圆通章,我想到了苏轼在《前赤壁赋》中的自问自答,他赏景伤怀,觉得人太渺小,生命太短暂,而又回答: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。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原先,我不太明白苏轼这文字的道理,今天听了仁炟法师的开示,忽然领悟到了——我们眼前的景色、音声,入目,入耳,都不要有分别心。要首先发掘自己寂然常照、如如不动的闻性、自心,这样,才能不被外物景色音声所左右。”来自湖北的学员傅女士说,“仁炟法师开示的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,应该也是大文豪苏轼要追求的境界。”
图3 禅修课后,仁炟法师为部分学员现场答疑后合影